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新闻中心

【2023年怎么干】植绿护绿 擦亮绿色发展名片

作者:袁丹丹 许胜杰 宋明亮        来源:调研宣传科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4日        浏览:1087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月1日召开的2023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及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重点任务,强调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定位,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奋力推进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为推动2023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细落实,局微信公众号开设“2023年怎么干”专栏,深刻领会2023年工作目标任务,系统阐释2023年各单位、各科室重点工作,以期全系统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再出发,在新征程“赶考”中交出新的优异答卷。今天发布第5期:植绿护绿,擦亮绿色发展名片。

图片



造林绿化和产业发展



突出“五个精准”,确保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一是精准编制作业设计。结合“三区三线”成果划定、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价,最新国土变更调查成果,科学确定绿化空间,精准编制作业设计,实现2023年新造林全部在落地上图中带位置申报、带图斑下达。二是精准做好树种选择。执行新造林“双70”标准,即新造林乡土树种比例达到70%以上,混林林比例达到70%以上。树种选择按照不同功能需求,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三是精准组织苗木栽植。使用良种壮苗,坚持就地就近调苗,优先使用本地苗木。四是精准指导后期管护。健全管护制度,压实基层林长责任,实施技术指导包县、包乡、包村,加强后期管护指导。五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重点以主干道路两侧骨干林带、农田林网、围村林等部位,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着力提高森林质量。

突出“示范建设”,确保国土绿化成效明显提升。一是开展森林乡村“示范村”建设。统筹林业项目资金,重点支持森林乡村示范建设,进一步增强森林乡村的示范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开展乡村绿化帮扶共建。结合乡村振兴,继续开展乡村绿化“五个一帮扶”活动。

突出“总量控制”,确保森林植被恢复到位。严格落实使用林地总量控制,根据豫财环资 〔2022〕 28号文下达的市县任务及资金要求,组织涉及县区开展森林植被恢复造林工程项目建设,确保森林植被面积不因占用林地减少。


自然资源灾害防治科(矿产资源管理科)



紧绷森林防火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完善机制,压实防火责任,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加强森林防火技术培训,加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管理,做好火灾隐患排查,全面提升火情早期处置能力。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巩固绿色防控示范成果。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加快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完善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开展防治技能培训和操演,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强化服务意识。

提升站位狠抓落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强化地质灾害宣传教育,完善地质灾害防御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切实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

强化矿产资源管理,推进矿业绿色发展。做好市县两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配合省厅推进岩盐探矿权出让工作。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持续抓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开发利用季报年报、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及实地核查工作。继续做好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林业事务服务中心



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1.创新林业科技推广思路,提升林业技术推广质量。一是建好林业科技服务队,持续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开展林农培训班。二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开展林草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大以楝树、刺槐、无絮杨等乡土树种推广力度,抓好蟠桃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2.做好种苗和经济林花卉管理,推动种苗产业良性发展。一是完成2023年全市250亩育苗任务。二是做好全市经济林和花卉产业生产季节关键点的技术管理、调研及统计等工作。三是抓好林木种苗法律法规的宣传及种苗市场监管。学习宣传贯彻《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开展打击制售假劣种苗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执法行动,规范林苗市场,保护林农利益。四是完善种苗信息服务,强化国有苗圃和规模化种苗基地建设、管理水平,加强苗木生产及供应能力,构建种苗供应服务体系。

3.强化林业科技工作,助力食用林产品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创新食用林产品质量工作新途径。对全市范围内的重点食用林产品生产基地、种植业户,根据其种植规模及成熟时间进行科学布点,重点抽样进行检测,推动我市食用林产品品质提升。申报省级林业科技示范园,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1.抓监测预报,促进我市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一是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测报点监测预报系统,科学全面开展监测调查,及时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危害情况。二是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集无人机、远程监测系、人工作业等三位一体的天、空、地监测系统,提升监测能力。三是严格执行虫情报告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2.抓林业有害生物检疫,促进检疫御灾能力提升。一是有序开展林业检疫员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检疫员工作服务水平。二是切实开展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二次复检等检疫工作,不定期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做到检疫性有害生物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三是开展好外来有害生物普查,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科学开展处置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

3.实施科学防治,促进我市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一是定期开展以直升机、无人机、专业防治车辆为主的大面积防治工作,适时开展相邻地市、县区间联防联治。二是加强社会化防治,调动各级防治工作积极性,促进防治工作多元化。三是开展绿色防控,促进防治方式绿色转型。开展绿色防控园区示范建设,引领区域防控方式转变。整合技术力量,组建科技服务团,开展林业科技服务,大力推广实施无公害农药、生物天敌防控技术的应用。

生物天敌繁育研究工作

1.开展生物天敌的繁育释放工作。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等生物天敌,在生物防治示范区进行释放,全面提升我省、市林业虫害防治能力,为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提供保障。

2.加强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宣传。常态化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服务林农,推广生物天敌绿色防控技术,宣传生物天敌防治的优点和“绿色防治”理念。积极与全省生物防治示范区对接,提高生物防治应用比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大力推动新技术研发工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作和交流,学习新技术,努力提升生物防治技术水平,加大生物天敌繁育、释放技术研发力度。对新发现本土天敌进行保种,规模扩繁后在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为今后我省、市绿色生物防治工打下坚实基础。

沙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工作

1.借助高校资源,开展生态监测。联合河南城建学院做好湿地公园全年的生态监测和数据整理分析工作,以湿地生态监测数据为导向,科学、系统的开展好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2.创新共建共管,维护湿地生态。联合属地政府成立湿地保护志愿服务队,保护好湿地生态。联合宣传部门和属地政府举行湿地保护专题活动,宣传好生态保护思想,营造良好的湿地生态保护氛围。

3.争取项目支持,推动景观提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与属地政府沟通协调,按《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整合相关部门项目落地湿地公园。协调水利部门适时开展生态补水,对宣教设施进行更新维护,对粉黛花海进行补植补造,种植芦苇、荻草等湿地植物,发挥好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提升湿地景观。